全球长臂猿联盟第三次合作伙伴大会召开 共绘长臂猿保护新蓝图
2025 年10月12日,全球长臂猿联盟(GGN)第三次合作伙伴大会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中国馆举行。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作为 GGN 秘书处,由院长宋希强教授带队参加会议。
会议线下参会成员代表有来自天合公益基金会(Eco Foundation Global)秘书长张海、阿库斯基金会(Arcus Foundation)大猿类与长臂猿保护项目官员马修·路易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的阎璐和陈镜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 SSC )副主席苏珊・切恩、印度尼西亚努桑塔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基金会(Yayasan Konservasi Ekosistem Alam Nusantara)拉哈尤・奥克塔维安妮以及重返原野(Re: wild)项目官员Katy Scholfield女士。
本次会议由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海主持,会议邀请了参会成员代表展示了 2025 年度保护工作的突破性进展,邀请了新成员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灵长类保护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and Primate Conservation)代表进行介绍、邀请秘书处代表致辞并回顾 GGN 在2025年取得的工作成果及2026年工作计划,会议最后由成员代表自由讨论。
本次会议中,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GGN秘书处)代表宋希强院长提出,作为 GGN 的秘书处,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始终将 “搭建协作桥梁、凝聚保护合力” 作为核心使命,全力应对全球长臂猿面临的栖息地碎片化、种群数量锐减、保护技术不均衡等挑战,希望未来能继续以 GGN 为纽带,深化科研合作,构建可持续的保护生态。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GGN秘书处)任明迅部长和大家一同回顾 GGN 在2025年取得的三项关键成果:一是向 IUCN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提交长臂猿保护提案,经多轮讨论修订与严格审查后,正式被采纳为 IUCN 决议。此决议为 IUCN 历史上首个专门聚焦小猿类保护的决议,填补了全球小猿类保护国际议案空白,为全球长臂猿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路径;二是申请举办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边会,该申请在 1000 余份边会申请中脱颖而出并获批准,且已于大会期间成功举办,会上邀请海南省政府代表及 GGN 成员机构专家分享保护经验,与参会者开展深度交流;三是迎来新成员-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灵长类保护中心,进一步扩大了 GGN 网络规模,提升了联盟开展长臂猿保护工作的综合能力,并与参会者共同探讨未来2026的工作计划。
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长臂猿保护迈向系统协作的新阶段。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表示,将持续履行秘书处职责,推动保护技术创新与国际资源整合,让 “黑冠精灵” 的鸣叫声在更多雨林中回响。
附:全球长臂猿联盟(GGN)简介
全球长臂猿联盟(Global Gibbon Network,GGN))由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联合IUCN小猿类物种续存小组、伦敦动物学会和天合公益基金会等中外组织,于2020年10月共同发起,是一个自愿性全球平台;在支持GGN愿景、使命和目标的基础上,旨在纳入所有直接或间接的小型猿保护参与者。
目前会员由20家国内国际机构组成(表1)。其中,IUCN小猿类物种续存小组(IUCN SSA)是世界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联盟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代表性。